概述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号召,深入推进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微软亚洲研究院于2021年继续参与和支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项目致力于与国内高校开展全面合作,从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在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助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内容

202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号召,深入推进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微软亚洲研究院于2021年继续参与和支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项目致力于与国内高校开展全面合作,从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在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助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建设目标

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包含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两大类。新工科建设项目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建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人才,推动高新技术与计算机类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深度融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围绕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面向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及交叉学科,支持高校在这些领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建成一批高质量、可共享的课程教案和教学改革方案。这些建设成果将向社会开放,任何高校都可以参考借鉴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目的。

二、项目内容

1.新工科建设项目

拟设立1个项目。围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资源共享、学科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校企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1)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将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实践平台资源引入至高校相关课程建设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立足改革,着力创新,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立体化现代教学体系,培养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学术人才。

(2)“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通过学校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开放合作,支持高校新工科范畴下的各项工作,合作共建更广泛、有效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课程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为中国先进专业领域的科学技术(如地球系统科学、环境科学、计算生物学等)创新发展和及其产业合作提供实质性帮助。

(3)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面向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相关院系,借助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沿技术、实践环境、开放平台,探索并实践适合本校学生的系统能力培养方案,强化、提升学生系统级的设计、实现和应用能力,适应未来新经济和智能时代的工作需求,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拟设立1个项目。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建设项目和教改项目。推荐申报单位基于“微软人工智能教育与学习社区”相关教学资源,以及微软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引入至在校开设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及建设中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科研教育平台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将建设成果进行开放共享及推广;同时融合交叉学科优势,推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并将教学成果回馈至社区。

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参考资料包括:

其中,重点推荐将“微软人工智能教育与学习社区”中的示范型教学大纲、教学案例与实践项目、开发工具与环境平台引入新工科建设项目,并将项目建设成果以上述形式开放回馈于社区。更多资源将持续提供给后续立项的项目负责人。

三、申报条件

1.新工科建设项目

(1)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建设。面向已开设或计划开设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高等院校相关院系,有意向借助微软人工智能教育与学习社区的开源资源(包括教学案例、《智能之门》等内容),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并将建设成果贡献回社区,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人才力量储备工作。

(2)“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面向关注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建设的中国高校相关院系, 有资源、意愿和能力与微软亚洲研究院一道,推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如地球系统科学、环境科学、计算生物学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3)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面向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相关院系,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高校优先。有意向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补充、改革和完善,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的实施路径,提升学生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以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基础,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项目负责人至少应从课程内容、典型教学案例两部分出发,形成完整的项目建设内容,并需在申报书中提供详细的教学大纲设计方案以及对微软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应用形式的阐述。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32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鼓励以MOOC形式将课程进行公开、分享和推广,将教学成果回馈至微软人工智能教育与学习社区。

注意:每位老师请申报上述项目中的一项,不鼓励多项申报。对于之前3年内已经获得同类资助的教师,不再接受相关项目的申报,但欢迎申报其他未获得过资助的项目类型。

四、建设要求

1.新工科建设项目

(1)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建设。立项高校通过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开放合作,借助微软人工智能教育与学习社区的开源资源(包括教学案例、《智能之门》等内容),完善和改进现有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建设方案,结合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特定环节、特定层次的实践和科研训练。鼓励师生以“学习、实践、分享和迭代”的方式加入和建设社区,赋能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

(2)“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立项高校通过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深度交流,在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模式,服务中国的高精尖科研工作及其成果转化,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支撑信息技术产学研新工科联盟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委员会相应的人工智能教育工作。

(3)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鼓励通过引入微软开源教育社区的资源,将微软提供的开放开源的平台和工具,用于计算机系统能力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并开发教学资源,最终形成灵活多样的资源应用模式以及可供借鉴的资源建设模式,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以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基础,项目负责人须完成以下任务,并在微软人工智能教育与学习社区将建设成果进行分享和推广:

(1)课程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实验、习题描述;

(2)教师授课教案:每章节均提供PPT课件。提供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

(3)典型教学案例: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至少2个典型教学案例;

(4)习题: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情况,每章节均设计与该章节匹配的习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5)课程实验:实验描述及实验步骤,优秀学生作业(源码及实验报告);

(6)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体会及学生反馈等内容的分析与总结报告;

(7)请明确注明可公开、可共享。

微软亚洲研究院对所开发课程成果不拥有任何知识产权。项目支持的所有课程资源均要求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并保持更新,即可给其他所有学校免费使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五、支持办法

拟支持1项新工科建设项目、1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建设周期均从立项日期起为期一年。

1.经费:微软亚洲研究院拟资助入选的新工科建设项目每项5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拟资助入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每项20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

2.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为立项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项目建设经费以及云平台、软硬件设备资源。在项目开展的一年期内,保持双向沟通和交流,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所有立项项目都将纳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学术合作体系,受邀免费参加微软组织的各类技术活动,并由微软选派技术人员根据项目承担人和学校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授课人员、录像、技术资料和软件环境等支持。

3.在项目结束之际,进行项目评审。目的是对项目进行总结,巩固建设成果,并为公开共享建设成果给所有学校做准备。

六、申请办法

1.申报者应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http://cxhz.hep.com.cn)注册教师用户,填写申报相关信息,并下载《202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书》进行填写。

2.项目申报人须在平台项目申报截止时间前将加盖高校校级主管部门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上传至平台,并发送至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项目负责人蒋运韫(yunj@microsoft.com)。若有任何疑问,请与企业项目负责人联系。企业项目负责人:蒋运韫,电话:010-59165426,邮箱:yunj@microsoft.com。

3.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于项目申报结束后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并及时公示入选项目名单。

4.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与项目申报负责人所在高校签署立项项目协议书。立项项目周期为一年,所有工作应在立项项目协议书约定的项目周期内完成。项目到期后,项目负责人通过项目平台提交结题报告及项目成果,微软亚洲研究院将对项目进行验收。

 

有关本申报说明和申报表格式,请参见网址:https://www.msra.cn/zh-cn/connections/academic-programs/academia-industry-cooperation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