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角探讨“智能全融合”:CNCC 2021“计算之美 IT 女性精英论坛”圆满落幕!
2021-12-27 | 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
12 月 16 日,“计算之美 IT 女性精英论坛——智能全融合的外延与内涵”在云端圆满落幕。本论坛是 2021 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21)中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简称“CCF 女工委”)举办的专场特色论坛,性别、研究背景与经历的多元的讲者们以其多样化视角,围绕“人机物的多元智能融合”进行了精彩探讨,也展现了计算机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女性的风采。
论坛嘉宾云合影
CCF 常务理事、CCF 女工委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马歆做开场致辞。马歆介绍了 CCF 女工委的架构、使命与工作方向,她强调,“计算之美 IT 女性精英论坛已经连续三年成为 CNCC 优秀论坛,这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也期待大家能从本次论坛中有所收获。本论坛由论坛共同主席、北京大学副教授、博雅青年学者、CCF女工委执委刘家瑛主持。
CCF 女工委主任马歆做开场致辞
而后是内容丰富、角度多元的主题报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立华以“从元宇宙到人机融合智能”为题,从当前炙手可热的元宇宙概念入手,对元宇宙的背景、技术基础与潜在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从技术维度辨析了其与数字孪生的异同。最后,基于人机物万物智联的时代背景,张立华指出,在未来世界,人机物三元融合智能必将成为重要概念,并简要阐述了其相关理论基础。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立华谈“元宇宙”
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薇以《可信机器学习》为报告题目,从机器学习算法的可信评价体系、现有表现、和技术难点入手,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差分隐私学习、因果学习、和对抗学习等系列科研成果,并最终对未来可信AI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这些成果将有助于解决人工智能大规模模型所带来的数据隐私安全、鲁棒性/可靠性、可解释性、和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
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薇介绍可信机器学习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CCF 女工委委员陆桑璐则在《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及研究应用》报告中,详细探讨了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并以人体细粒度的动作行为感知为例,对相关研究及其潜在应用展开介绍,详细阐释了感知机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智能化服务的技术原理。
南京大学教授陆桑璐介绍智能感知识别技术
香港科学技术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主任,讲席教授熊辉则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算法背后的人性和社会性进行了剖析,并在算法和中国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建立联系,将《易经》中的平衡原则与算法中的找回率和准确率之间的平衡进行类比与联系。
熊辉从“道法自然”谈人工智能
论坛共同主席刘家瑛主持了接下来的圆桌讨论环节,澎思科技首席科学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长申省梅与张立华、陈薇、陆桑璐、熊辉就“智能世界的样子”展开了精彩探讨。讲者们分别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就智能技术的最大推动力、落地壁垒以及现实影响展开了详细探讨。
在智能技术产生的推动力方面,张立华认为未来的技术一定会向着解放生产力、让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的两个维度不断发展;申省梅指出,人工智能和传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融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动力;熊辉指出,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警惕因数字技术掌握能力不同而带来的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的撕裂与差异化。在落地壁垒方面,陆桑璐表示,人工智能正处在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行业壁垒是在技术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短期阵痛终将过去。在智能技术的现实影响问题上,陈薇表示做人工智能的研究者是十分幸运的,近年来人工智能触角延伸至各行各业,这推动着自己在研究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就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张立华强调,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多学科交叉的更多可能性。熊辉教授也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才能带来更多跨界的机会。
Panel 讨论环节
CCF 女工委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以论坛、线上线下活动等形式,联动计算机领域的优秀女性工作者持续发声,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增添多元风采,请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