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学者 | 他们的科研之道:耐得住寂寞,做有效科研
2021-06-11 | 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
2019 年,博士二年级的张子昭在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高跃副教授的鼓励下,鼓起勇气申请“微软学者”,并顺利获此殊荣。张子昭的研究方向为图信号处理、复杂网络及应用。在高跃副教授的指导下,她在复杂关联建模与优化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动态超图学习方法,并在三维对象识别、情感分析、脑疾病诊断任务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虽然已过去两年,她仍记得面试与领奖的诸多细节:多位高水平研究员与她一对一交谈,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郭百宁院长共进午餐,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多元与包容文化……这一切让她觉得,这个结果,值得多年的念想与等待。

张子昭(右一)获得2019“微软学者”奖学金

张子昭在2019“微软学者”奖学金颁奖现场
2017 年,邹沫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毕业,开始进入 IPADS 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海波教授。“导师鼓励我们研究有价值的问题,做有影响力的工作,优秀师兄也给我树立了榜样。师长的影响都让我始终关注着微软学者奖学金。”

邹沫

2019年邹沫在操作系统领域顶级会议SOSP演讲
“对我来说,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最大的意义是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邹沫说,个人影响力提升能使自己为更多同领域学者所注意,对后续的前沿交流有很大助益。同时,这也是对系统证明研究方向前景与意义的重要认可,同样提升了这一学科细分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邹沫希望,自己的获奖能鼓舞更多研究者关注、投身系统软件的形式化证明,“让我们日常的软件系统真正地实现安全可靠。”

韩旭
与大部分博士在读的同学不同,除了科研,家庭也是韩旭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婚姻让韩旭早早地承担起作为另一半的责任,也让他学会更好地把握时间,在家庭的温暖与科研的突破间保持平衡,“太太是医学博士,压力更大,我们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在“微软学者”奖学金的申请过程中,妻子给了韩旭充分的陪伴:“当时几乎所有的申请材料都是卡点准备,比如 PPT 是下飞机后在机场做的,深夜的机场一个人都没有,太太就一直陪着我一起完成。”

同学们和韩旭组织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体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