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学者 | 郭达雅:瞄准科研目标主动出击,挑战“不可思议”
2021-06-28 | 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
再忆起得知获奖的情境,郭达雅连用了两个“不可思议”表达自己的惊讶,“原本只想通过申请挑战一下自己,没有想到竟然实现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

郭达雅

在 MSRA 自然语言计算组实习留影
从偶然迈上这条路,到坚定自己前往的方向,郭达雅经历了漫长的积累沉淀、回顾梳理与自我摸索。于他而言,申请微软学者奖学金的过程,也是一个宝贵的自我总结机会。
“2020 年微软学者奖学金开放申请之初,我的导师印鉴教授和段楠老师就第一时间鼓励我申请尝试”,郭达雅说,与以往申请奖学金简单填写个人信息不同,微软学者奖学金要求提供个人自述,这也需要申请者对自己所做的科研工作进行全方位梳理与审视,“Mentor 带领我对三年来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使我对自然语言处理和代码智能领域的意义和前景都更有了解、更具把握,也更坚定了我将相关工作成体系持续推动的信心。”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期间,郭达雅得以与世界各地的同事交流协作,并基于真实产品与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推进研究,这也是郭达雅决定投身代码智能领域并持续科研的动力所在。
“随着开发人员数量的增长,利用 AI 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在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郭达雅说,“我长期的研究目标是开发强大的预训练模型,以支持各种与代码相关的任务,从而提高开发生产力。”
对于环境,郭达雅认为 MSRA 是做科研的绝佳场所。这里良好的科研氛围,mentor 耐心的指导,和身边优秀同伴们的帮忙,让刚开始进入科研领域的郭达雅就对未来的科研之路充满信心。
对于成果,“我习惯瞄准一个目标,提前规划好阶段性的工作。”要求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做出一个阶段性的成熟成果,瞄准近期会议,主动推动科研计划,调研、实验、撰写论文……郭达雅将一个博士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千万不能抱着等任务、拖时间的心态,要主动 push 自己”,郭达雅说,压力存在的意义,一定是最后终于迈出的脚印。

2018 年参加 NeurIPS
郭达雅为此深感遗憾,他所获的微软学者奖学金“一直没怎么动用”,就是为了疫情好转之后用于更多线下参会与实地交流。对于博士生来说,线下参会花费高昂,经济资助远不止所提供的奖励与鼓励等精神意义本身。

2019 年在 ACL 会议报告
“拿了一个奖之后,这个事情就算完成,归零了。”郭达雅这样形容自己的“阶段性成就”,“每积累一点成就,都是朝着这个领域更进一步。”当无数个从零到一的脚步积累,郭达雅思考的仍是下一个脚步将迈向何处。“接下来的博士时光里,我要通过总结和思考,完善相关工作,使之成为一个体系。”
“读博期间做的都是自己曾经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郭达雅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仍觉得充满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只要花时间投入总会有意外收获。”他鼓励有志于申请微软学者奖学金的同龄人们,“不要怕不可能的事情,逼自己试一把,就等着‘不可思议’的降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