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齐聚,邀您共同探讨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2022-10-21 | 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

10 月 24 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将组织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一种跨学科方法” 学术研讨会,并通过 B 站“微软中国视频中心”全程对外直播!本研讨会也是微软研究峰会 2022 的重要部分。

此前的预告文章已经介绍了研讨会的讲者与研讨议题,本文将带大家一览本次研讨会的几大亮点。欢迎大家加入微信讨论群,就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提出您感兴趣的问题,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专家及更多关注本议题的研究者一起探讨学习!

 

亮点一
跨学科研讨,全球专家齐聚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这一科研议题聚焦于其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推进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同不同领域的杰出学者们开展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法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的十余名学者进行观点碰撞:
社会学: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A. Evans
传播学:香港城市大学讲席教授祝建华
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锐
脑科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小红
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骆方、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教授 David Stillwell
计算机科学: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冯雁、罗格斯大学助理教授张永锋、清华大学教授朱军,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周礼栋、首席研究员谢幸等

 

亮点二
前沿报告,多角度探索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本次研讨会将围绕三大主题带来九个精彩报告,特别邀请大家关注以下三个报告:

迈向人工智能公平的长征路
为了保护人们免受不公平待遇或歧视,法学界定义了特定的保护因素或社会群体类别,以识别和消除被禁止的行为或偏见。然而,这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新的问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郭锐副教授将以残疾歧视为例阐述刻板印象的作用以及实现人工智能公平的难度。他指出,处理刻板印象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反思人工智能中的道德主体问题。

负责任人工智能的循证评价
评价人工智能产品的责任性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课题。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计算社会科学讲席教授祝建华指出进行高质量的评估实际上并不简单。高质量的评估需要基于经过验证的方法以及以系统性方式收集的证据。这些搜集方法必须完全独立于流程、数据甚至相关人工智能产品的研究人员。他将阐述为什么过去二十年的循证医学实践为人工智能行业树立了一个高度相关而且信息丰富的榜样。

人类行为的可解释性、责任和可控性
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时,判断者经常会去评估他的行为是否可解释和可控。然而,大脑内部的过程和状态难以测量,行为的发起者自己也难以对这些状态及其因果关系进行详细的评估。许多人类行为是由快速和直觉的过程驱动的,只会留下这些过程的事后解释。实际上,即使对于那些受控的过程,解释仍然很不清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万小红教授将从人类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的角度来讨论这个有趣的课题。

 

亮点三
观点碰撞,邀您提问与共同研讨

在研讨会的圆桌论坛环节,我们邀请讲者与听众共同探讨这一新兴领域的机遇与挑战、跨学科合作模式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将讨论: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我们如何让人工智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如何看待跨学科合作在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加负责任中的作用?如何高效地进行跨学科合作?
对负责任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否也能推动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自身及社会的复杂运行机制?
您是否还有更多感兴趣的问题?本次研讨会设置了问答环节,欢迎扫码加入讨论群提问,您的提问将有机会被选中并在研讨会上得到专家的解答;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专家们也都在群内与您共同研讨。

扫码加入研讨会讨论群

 

直播信息

直播地址:B 站“微软中国视频中心”直播间
https://live.bilibili.com/730
直播时间:10 月 24 日 8:30 - 17:00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直达直播间

 

研讨会日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