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翀:始于最初的念念不忘,最终必有回响

2016-03-14 | 作者:微软亚洲研究院

--记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罗翀

又是一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如今的女性在各行各业都绽放着她们独特的温柔力量,让世界充满了爱与想象。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目前在STEM(S代表Science科学,T代表Technology科技,E代表Engineering工程,M代表 Mathematic数学)这类学科的教育中,女性参与的比例仍然较少。今天,微软发布了一个视频来鼓励全世界的女生们参与到计算机科学教育中来,一起"创造未来"。

 

对科学的热爱是不分性别的。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同样也有着这样一批独立,自信,热爱科学的女性,她们有时会被打上各类标签,如"女博士","智商超群","勇于尝试","有韧性"…… 但这些标签通常都是外界的想象,而当你与她们接触时,你会发现她们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相同的,会在取得成绩时喜悦,也会去寻找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但她们每一个人又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因为她们用自己的力量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拥有着力图用科研影响世界的魄力。

这一次,与我们分享她的故事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多媒体组的主管研究员罗翀博士。在2000年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初次结缘便念念不忘,直至今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罗翀一直坚持在基础研究的前线,主攻于多媒体通讯,无线速率适配,传感器网络和多媒体云等领域,并始终乐在其中。

能力出众,筑梦微软亚洲研究院

"选择基础研究这条道路,可能一开始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是意料之外。" 罗翀博士回忆道。罗翀出生于上海,深受均为数学老师的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罗翀从小就显现出来她对数学的热爱和天赋。1996年,罗翀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选择专业时,罗翀博士很自然的选择了当时火热的且与数学密切相关的计算机专业。

在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专业的数学课并没有难住这个上海女孩。本科期间,罗翀在所有和数学有关的科目上都拿了A,这让她成了当时复旦大学计算机系里的一个"传说"。罗翀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结缘开始于她的本科毕设时期。那时,罗翀刚进入学校的多媒体实验室不久,她的导师便推荐她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张宏江博士那里去访问实习。出于对科研的好奇和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向往,在2000年的春天她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正是这一段实习经历,在罗翀的心中埋下了科研的种子。

当时罗翀的导师是陈向荣博士和晏洁两位行业新星,研究课题是目前依旧火热的人脸检测问题。虽然罗翀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首次接触只有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她在这里接触到的研究环境是过去在大学中不曾体验过的,而这里先进的研究理念,热情年轻的态度以及影响世界的雄心壮志深深感染了她。于此同时,罗翀优异的科研能力也给张宏江博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张宏江博士盛情挽留罗翀,希望她能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这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向本科毕业生敞开大门的先例之一。但当时罗翀已经拿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录取通知,虽然罗翀在那一年的初夏惜别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但她相信有一天她还会回到这一片充满激情和梦想的热土,而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这一份执着的研究精神,也一路伴随着她接下来的研究道路。

硕士期间,罗翀的科研依旧非常顺利,她也顺利地拿到了美国高校的博士录取机会,似乎所有事情都在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但此时一场看似无关的事件却改变了这一切。

阴错阳差,再续前缘

2001年,911事件爆发,国际局势瞬间变得微妙而紧张。在911事件爆发之后,很多前沿技术行业的人员申请美国签证必须进行安全审查。罗翀博士的研究领域人脸识别正是必须接受审查的专业之一。虽然罗翀对于安全审查颇为自信,但寄出去的资格申请却一直杳无音讯。签证也迟迟未来…… 多年后,有传言说,大使馆的安全审查机构遭遇了一场火灾,很多资格申请表都付之一炬,而这个传言是否真实也无从查证。于是,这场"大火"阴错阳差的推迟了罗翀的博士梦,但也帮她和微软亚洲研究院之间再度牵起了"姻缘线"。

在等待签证的期间,微软亚洲研究院再次向罗翀伸出了橄榄枝。 2003年6月,罗翀博士正式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大家庭,从事多媒体方向的研究。接下来的几年,罗翀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也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可她心头一直有一株小火苗在跳跃着,这株小火苗就是她意外中断的博士梦。对于一个女性而言,再去深造读博士似乎十分困难。但幸运的是在2006年,她燃烧了多年的博士梦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找到了出口。

千呼万唤,圆梦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6年初, 一个去上海交通大学读联合培养博士的机会出现在了罗翀的面前。这个项目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该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能够整合高校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双方优势资源,为计算机领域输送创新人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也能够借此机会进一步深造。罗翀当时的老板李江第一时间推荐并通知了她,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罗翀惊喜地反复确认了好多遍才敢相信。

这个项目得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全力支持。在项目期间,微软亚洲研究院不仅给研究员们提供了全额的学费以及机票费用,甚至在研究员读博期间工资全额照发。同时,为了保障这群博士生们的工作需求,微软亚洲研究院还特地在微软离上海交大最近的办公室为研究员们安排了工位。

因此,罗翀和其他6位研究员享受了既拿学分又拿工资的踏实的校园生活。其实,微软亚洲研究院对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员们并没有什么硬性的要求,例如毕业之后一定要为公司服务多少年等等,相反微软切身的为这些研究员们考虑了一切,用各种方式充分保证了研究员们能够安心完成学业。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6位研究员无一例外的都仍在微软,这让人十分动容。采访中,罗翀说:"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不仅重回校园,圆梦博士,更感激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所带来的家的感觉。"

从博士到博导,从圆梦到助梦

在读博士期间,罗翀的研究和工作几乎毫无冲突。2009年在移动通讯的国际顶会MobiCom上,罗翀博士的论文Compressive Data Gathering for Large-Sca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成功发表,并成为了当时中国大陆第一批在MobiCom会议上发表论文的学者,这在当时是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的。

罗翀博士说,她论文的发表需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她当时的老板吴枫,另一个便是她的丈夫。当时罗翀做的研究是将压缩感知技术应用到无线传感器当中,用来做传感器网络高效能的数据搜集。尽管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论文在MobiCom大会上发表过,但她的老板十分鼓励她去实践这一想法。此外,在准备论文期间,她的丈夫也在家庭生活中为其工作全力提供了支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缺少不了来自同事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

罗翀和她的双胞胎女儿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罗翀博士还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影响更多人。从完成自己的博士梦想,到培养出自己的第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博士生,再到如今担任中科大的博士生导师,罗翀博士不仅仅实现了自己的博士梦,更在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他们的博士梦。

梦想接力,你也可以

有的人认为,当女研究员很酷;也有人认为,当女研究员很苦。但在罗翀博士看来,个人的职业规划,选择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无关。有的人天生就喜欢做研究进入研究机构,有的人也天然热衷于相夫教子选择回归家庭,这都是个人兴趣之下的选择,并不存在差别。在IT公司里女性虽然较少,但是女性对整个工作环境能够带来润滑的作用,还能增进一个团队的向心力。

对于年轻的女性研究员,罗翀博士认为,"如果你对这个行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且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做好研究的话,就不要有太多的顾虑。社会上有很多顾虑,如家庭方面,工作压力方面,而事实证明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兼顾的,不仅仅是我,微软的很多女性研究员都证明了这一点。只要你自己喜欢研究并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你一定能做到!"

相关链接
其他链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