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 | 霍强:创新研究到底怎么做?

“创新”—— 贯穿科研工作始终,同时也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源动力。做好创新型研究,无论是对个人科研思维的建立,还是对科研工作本身的推进,都至关重要。但是,什么样的研究才是创新型研究?又该如何做好创新型研究?或许这是每一个即将或已经步入科研工作的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在 Ada Camp 2021 上,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霍强以串讲书籍的新颖形式分享了关于“创新”的独到观点。“项目选题应该如何确定?”“怎样做好创新型研究?”如果这也是你的困惑,那么就让我们打开霍老师的书架,一起看看关于“创新”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1-09-15 类型:深度文章

讲堂 | 刘铁岩:科研到底怎么做?什么是高质量研究?

科研,顾名思义,就是科学研究。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宇宙航天,生活中处处不缺由科学研究转化而来的成果。而在科学研究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专心学术的科学家们。从科研小白到科研大佬的科研之旅,这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在 Ada Camp 2021 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博士,就“科学研究“这个话题结合自身科研之路,以及这一路以来的心得体会,为大家分享了科学研究到底该怎么做、想做好科研到底该具备哪些技能。希望即将走向或者正在进行科研的你,能够从这次讲堂中收获满满,为自己的科研之路增添更多色彩!

发布时间:2021-09-01 类型:深度文章

谭旭:AI音乐,技术与艺术的碰撞

日前,在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的“当 AI 与艺术相遇”专题论坛上,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谭旭发表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流行音乐创作》的演讲。该分享从分析流行音乐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切入,介绍了深度学习是如何辅助流行音乐的创作,微软亚洲研究院在 AI 音乐创作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以及当前AI音乐生成所面临的研究挑战等。本文为此次演讲内容的完整整理,希望可以给大家在AI与艺术相互结合的研究方向上带来更多启发。

发布时间:2021-07-20 类型:深度文章

刘铁岩:跨界共创AI的产业价值和科学价值

第四届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论坛近日成功举办,大会以“跨界共创”为主题,就跨领域融合创新、共创精神推进数字化转型、如何让技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在论坛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从技术的角度分享了 AI 跨界共创的产业价值与科学价值。他认为虽然 AI 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产业价值和科学价值方面。究其原因,今天的 AI 只是在一些相对浅层次的领域发挥着作用。如果想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价值,就需要各领域的合作伙伴一起顶天立地、跨界共创。

发布时间:2021-07-05 类型:深度文章

清华翟荟:人工智能可以揭开量子物理学的奥秘吗?

物理学作为一个基础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揭示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物理,更能够让人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如果把能够深度挖掘数据规律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量子物理领域,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近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翟荟教授受邀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分享了量子物理研究与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的前沿探索。本文为大家整理了翟教授演讲的精彩内容。

发布时间:2021-06-02 类型:深度文章